山川河畔

里面装满了诗

三好与语言游戏的角逐

…对于自我的鉴定是一件始终不可能避免主观性的事。其中可能存在欺诈、或者谄媚,以及无意识偏好,我在此说明这点,以此佐证我之后的话语,而非纯粹出于自我满足。
“三好”如今只是一个符号,人对此填充的意义有学习好、身体好、品德好。如果按照论证程序,我的专业成绩排在第六,我的身体不曾患过大病,一直健康,我的道德一直敦促我不做任何越轨之事,那么我是符合三好条件的。然而这样的论证,我们需要考虑前提有效性,成绩第六代表学习好?不做越轨之事代表品德好?不生病便是身体好?这涉及到标准,不论是公开的标准、普遍的标准,还是自我的标准。后现代性下标准,或者说游戏规则的不确定性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心中的标准,那么为了获得名号而仔细斟词酌句的我应该写出怎样的言论才能符号更多人心中的标准。这个标准可能是对能力的评定,或者对德行,也许也是关系亲密度,或者一种好感,也许是前面几者在不同程度上的混杂,人们出于自己的标准对此进行裁定,这是使用选民的权力和权利。那么下面问题来了:1,主体是否达到了他心中的标准?2,主体是否该撒谎?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动机出发:既然为了让选民们使用权力,就必须进行谄媚和撒谎。然而这与厌恶谄媚撒谎的心相冲突,又与牟利的心一致,此时主体该如何选择?
其次,客体如何对主体评价?1.相信而好感?
2,不相信而反感?3,不相信仍旧不反感?
3种可能都是会有的。1是对真正品行好的人,2是对浮夸之人,选3的是与3同样的伪者,因为彼此已经达成共识。而此时主体需要根据自我实况选择目标进而采取策略。此前,需要计算不同人对主体的评判,即主体的定位。到此步时,主体计算暂时告一段落,需要先去睡个觉…

对了,这仍是一场语言游戏的角逐

真的睡了

评论

热度(1)